RSS

张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靠谱吗?

書冩人生恩怨 %2020-%08-%17

  

张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靠谱吗?

2015年1月9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主持的“透明计算”项目----“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据称,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透明计算理论,实现了运算和储存的分离,是对占据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传统网络计算结构的首次突破”。报道描述了该理论的应用将惠及公众,“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比如“在出差时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插入小型个人身份硬件卡,即可将这台终端变成你常用的那台”。

一等奖得主张尧学今年5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澧县人,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目前兼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

这个空缺多年的奖项被湖南籍的张校长拿到,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自从奖项公布后,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作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从一开始,我就预感到张校长的得奖将引起轩然大波。

果不其然,颁奖消息公布以后,多名IT专业人士在网上一面倒地揭露这个课题低劣、造假、骗人的实质,这些揭露文章发表在科学网、知乎、新浪博客等处,,随后即被删除得干干净净。

财新网在1月17日发了一篇报道《“透明计算”获大奖引发诸多争议》,随后也被删除。对这些批评、揭露,张尧学给出了一些回应,但没有说服力。而这些试图压制批评的删帖行为,不知是张尧学公关的结果,还是相关部门有意为之。

相关文章

透明计算桌面系统被发现使用了开源代码 

工程院院士张尧学被指涉嫌抄袭开源软件 

张尧学院士透明计算涉嫌抄袭出人意料?

1月19日,著名打假专家方舟子发表了“不透明的“透明计算”——张尧学是如何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在列举了张尧学的简历后,方舟子指出,从简历可以看出,张尧学从1995年开始当官,一开始还只是挂职,1999年起则是全职当官,从事行政工作,历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主持工作)、科学技术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南大学校长,已脱离科研一线十几年,却能做出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成就的成果,可谓神人神迹。

接着,方舟子对张尧学列举的能体现其获奖成果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从张尧学论文发表记录和引用情况看,可知他提出的透明计算在国际上毫无影响。”

张的一篇论文发表在2006年9月在武汉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IC 2006 ),会议组织者是在新语丝挂号的金海。这种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出钱发表SCI论文的机会,几乎没有含金量,被称为野鸡会议。张尧学的这篇论文发表了9年,共被引用45次(据google scholar,下同),绝大部分是张尧学自引和中国人引用,国外引用只有3次,分别是日本、韩国、德国人引用。

张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IEEE的低端学术会议上,在IEEE的1578种IT会议中,该会议的排名1362 ( )。这篇论文是张尧学迄今发表的所有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46次,然而几乎全都是张尧学本人自引和中国人引用,仅被国外引用了两次,这两次都不是英文文献。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在作为科技界国际语言的英语文献上被国外学者引用的次数是零。

有一篇是张尧学发过的档次最高的论文,但是是1988年他在日本留学做的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有三个日本共同作者。张尧学将其博士学位论文也列入报奖材料中,简直是莫名其妙,因为第一,其博士研究内容与其获奖内容没有关系;第二,这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日本东北大学,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只授予在中国做的工作。难道张尧学想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让其日本导师分享?张尧学将其1988年日本留学的论文也拉来凑数,可能是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拿得出手的论文太少。

还有几篇论文与获奖内容无关。最搞笑的一篇论文取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01年4月出版的一本教材的一个章节(第五章“非乘积解排队网络和近似算法”),张尧学为了把它伪装成期刊论文,创造性地把书的出版年份写成“2001年卷”。而且这个章节根本就没有教材作者的原创内容,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这些国外学者是不是也能跟张尧学分享奖金?

关于“透明计算”的问题,有些IT专业人士认为英特尔说的透明计算和张尧学说的透明计算只是名称相同,不是一回事。即使是一回事,Renee James也说得清清楚楚,这是MIT在90年代末率先提出的,并不是张尧学的首创。按张尧学自己的说法,他是在2004年才想到“透明计算”,晚了MIT好几年了。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相关工作得到了Edward Yourdon 博士(软件工程方法论创始人)、原IEEE CS 副主席Ming T. Liu、以及Jefferey J.P. Tsai(IEEE/AAAS Fellow)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这些人评价的是张尧学1988年在日本的博士研究工作,与透明计算没有关系,非要说有关系的话,那也是日本的知识产权,怎么得的中国国家奖?而且这些人并没有对张的工作“高度评价”,更没有称为“张氏协议综合法”,只是在综述中引用了张尧学的论文,引用时写作Zhang's Protocol Synthesis Algorithm,这是以第一作者姓指代论文中提出的方法(该文献以此指代十几种方法),并非特地给其方法命名。众所周知,博士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属于导师的。如果要命名张尧学的博士工作,应称为“张-野口协议综合法”,而不会忽略张尧学的导师野口正一的贡献。

张尧学的报奖材料称:“透明计算概念及技术曾被PCMag、eWeek、ScienceDaily、TechEYE 等数百家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评论为‘这将是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这指的是张尧学2012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ud Computing》专刊上发表的论文《TransOS: A Transparent Computing-based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Cloud》曾获得国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报道,当时中南大学因此说“张尧学院士发表的论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atcid=20121016045312963 )。一篇论文的重要性并不由媒体记者来决定,而应该看同行的引用情况。那么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多少呢?6次,其中4次是中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己引用,1次是北京大学引用,剩下的1次由于论文无法下载,不知道作者的单位,但也是中国人引用。也就是说,张尧学这篇“在国际上反响强烈”的论文发表两年多来,在国际上被引用的次数是零。国际学界根本就没人在乎这“首个由中国推动的计算技术”。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列表: